端午节的由来

base64_image

许多民众在端午节时会团聚吃粽子,而许多人都听过端午节由来,相传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楚国人“屈原”忠君爱国,无奈楚王却听信奸臣的话,还将他流放,楚国被秦国占领后,他难过跳下汨罗江,民众赶紧划船营救但没找到,于是投下竹叶包裹的米食饭团(粽子),让鱼虾别伤害屈原的身体,后人跟着这么做来遥念这名爱国诗人。

不过,“端午节”习俗其实在屈原投江前就已经存在,最早可追溯至夏商周时代,夏朝所订定“夏历”以天干地支纪年,五月是“午月”、端则是“开始”的意思,所以初五又称为端午、端阳等,从古书记载可见古人五月写照,包括《荆楚岁时记》:“五月俗称恶月,多禁。”汉朝《风俗通义》:“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,辟鬼及兵,令人不病瘟。”古谚更有:“端午节,天气热,五毒醒,不安宁。”等话语。

其中“五毒”是指蛇、蝎、蜈蚣、蟾蜍、壁虎(或蜘蛛)等五虫,显示古人认为五月五日是“毒月毒日”,多灾多难,不只蚊虫多、容易流行瘟疫,天气忽冷忽热容易使人感染风寒,甚至在《后汉书》、《风俗通义》等还纪录了“不举五月子”的陋俗,意思就是这时候出生的小孩,不管是男是女都不能抚养成人,否则男害父、女害母。

民间为了驱邪避害,这才有了以雄黄酒洒墙壁门窗、挂艾叶辟邪驱虫等多种民间传统活动,谚语也有“清明插柳,端午插艾”等活动。至于屈原投江与端午节如何沾上边?据悉,首次记载是出自南朝一本志怪小说《续齐谐记》,内容提到楚人于五月五日以竹筒饭投水祭祀屈原的传统。

不过,在汉朝时却在屈原投江的长沙一带,出现一名自称三闾大夫(同屈原官职)的人对来祭拜的人说:“这些竹筒饭常常被水中蛟龙吃掉,你们最好用叶子包,再绑上彩线,蛟龙看到就会不敢吃了。”不论是屈原显灵,抑或卖粽叶、彩线的商人想出的行销妙招,都显示屈原从汉朝到后来的魏晋南北朝,逐渐与端午节的融为一体。

事实上,与端午节相关的传说不只有屈原投江,还有春秋末期吴国大臣伍子胥,据传伍子胥辅佐吴王夫差称霸,但后来吴王听信小人谗言,不听劝建还赐剑命自尽,伍子胥交代死后将他眼睛挖出来,挂在吴国城墙上,说要亲眼看见敌军入侵灭掉吴国,令吴王愤怒将他的尸体投进钱塘江,相传这天正是在五月五日,后人则将伍子胥封为河神。

此外,也有传言端午传说是源自于东汉一名巫师的女儿曹娥,她的爸爸在某年端午节时乘船于河中祭祀,岂料却意外溺死,曹娥因苦不见爸爸的尸身,于是决定投江寻父,3天后她和爸爸的尸身相涌浮出,从此曹娥则被封为水神。

相关阅读推荐:

端午节如何旺财运

本文未经许可禁止转载,转载务必注明出处:http://www.ssyqyw.com//index.php?c=show&id=464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15759272896

在线咨询: QQ交谈
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关注微博
返回顶部